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华讯文化 > 文化快讯
投稿

“城坝遗址”展现巴文化的魅力

2017-05-28 20:16:14 来源:华讯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向胤道 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达州市科普作家科考采风车骑城追踪古文化

  华讯头条达州报道(向胤道 张春)5月27日,达州市科普作协科考采风团“爱我家乡·文艺双下”走进渠县“城坝遗址”。一行20余人,冒着酷热,考察了我国考古重大发现的汉代古城遗址的挖掘、修复、传承和保护状况。受到了土溪镇政府、城垻村村长、城垻遗址管理所、城垻遗址考古发掘队的热情欢迎。村长和所长一路随团详细讲解“城坝遗址”的历史与未来设想。根据讲解、现场考察、与当地村民访谈,作者将追踪到的遗址古文化记述于下。

  城坝遗址是賨人文化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幅圆包括四川渠县土溪镇城坝村、天府村全部及流溪乡华讯、洪溪两村部分,辖区230万平方米,总面积1820亩。遗址北、西、南三面渠江环绕,东西接佛尔岩,为依山傍水之宝地。遗址内文化堆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层可达数米。上世纪50年代开始,文物部门在城坝遗址开展了多次文物调查、勘探,取得重要发现。曾出土了大量的具有巴蜀符号的、典型的各类巴蜀式青铜器及汉代文物,如铜戈、铜斧、铜矛、汉代上釉砖等,其中汉砖数以万计,村民修圏、铺路、砌墙多用之。有大量保存较好的水井、城墙、墓葬、窑址等文化遗迹,从而认定城坝遗址具备了2200多年前城市的规模。目前已确定有16口汉代水井,被当地人还在使用的有3口。上述遗物遗址对于古代巴人特别是賨人历史及川东北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生产、生活状况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

  2005年上半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发掘,发现有木椁墓、土坑竖穴墓、灰沟、井、灰坑等遗迹;出土有铜器、漆器、铁器、陶器等。那次发掘和调查,首次揭露出遗址内存在着连续不断的清晰的文化层叠压关系。在发现的10余个文化层内,分别属于“明清-宋-两晋-东汉-西汉-战国”时期。汉代时期堆积最厚,自第6层以下皆为汉文化层堆积,共有9个地层,厚约2米。这从考古资料方面证明了城垻遗址在汉代是兴旺繁荣的,达到了鼎盛。后来发现发掘的墓葬有许多战国晚期甚至更早的文化因素,而据之前该遗址发现的商周墓葬群及器物情况显示,该遗址存在着更早时期的文化遗存。证实了城坝遗址在汉代及更早时期存在过大型城址的史料记载是可信的。出土发现最多的是两汉时期的文物古迹,除汉砖汉瓦遍布,还发现房屋地基、窖址、水井、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铜、铁生产工具、生活用器、兵器、钱币等,以及各式陶俑、陶家禽等。为进一步研究汉代文化和巴人文化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2006年,渠县文物管理所在该遗址清理出双石棺砖室墓,在川东北地区是首次发现,填补了川东北地区以前无出土棺椁墓和汉化漆器的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城坝遗址的历史价值。今天,我们在现场目睹了考古专家的发掘情况,并与队长进行了访谈。

  遗址为春秋战国时期川东賨人建立的賨国国都,称为賨城。秦灭巴蜀后于此建宕渠县。是达州市目前尚存的唯一历史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遗址。据《华阳国志》记载:秦灭巴蜀后就于此建宕渠县,东汉车骑将军冯绲增修,老百姓称之“车骑城”。辖今整个达州、巴中地区及营山、广安、城口等县地,成为当时川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东晋末,该地为‘蛮獠'所侵而廨,遂以荒废。《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等记其城兴盛达千余年,屡为州、郡、县治。

  冯绲(?―167),字鸿卿,宕渠人。东汉时期名将,历仕东汉顺、冲、质、桓四朝。建康元年,以御史中丞持节都督扬州军事,击破流寇盗贼;后调任陇西太守、辽东太守,在辽东时招纳鲜卑;又入朝拜为京兆尹,转任司隶校尉,迁任廷尉、太常;延熹五年,拜车骑将军,率军大破武陵蛮夷,纳降十余万人,平定荆州,不久受宦官诬陷被罢免;继而拜将作大匠、河南尹,复任廷尉,再为宦官所诬而免职;后复任屯骑校尉,再拜廷尉;永康元年十二月去世,谥号桓侯。

  城坝遗址199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分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

  本次科考采风活动,华讯头条、四川新闻网、达州电视台、达州日报、达州晚报、达州新报的记者一路随团采访。

文章来源:华讯头条 责任编辑:向胤道 张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华讯头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华讯头条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10-59447868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公布 | 联系我们
华讯头条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19